白塞氏病(Behçet's disease)是一种慢性、反复发作的全身性血管炎症性疾病,主要表现为口腔溃疡、生殖器溃疡、眼部炎症及皮肤损害。虽然其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,但研究表明某些人群更容易罹患此病。
一、地域与遗传因素
白塞氏病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,最常见于地中海沿岸、中东及远东地区(如土耳其、伊朗、日本和中国)。流行病学调查显示,这些地区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欧美国家。白塞氏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,携带HLA-B51基因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。有家族史的人,尤其是一级亲属(如父母、兄弟姐妹)中有白塞氏病患者,其发病几率也会增加。
二、年龄与性别差异
白塞氏病多见于青壮年,发病高峰年龄在20至40岁之间。尽管男女均可患病,但男性患者往往病情更重,尤其是眼部及血管受累的风险更高。在部分地区,男性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女性。
三、免疫系统异常
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是白塞氏病的重要发病机制。因此,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(如类风湿关节炎、系统性红斑狼疮)或有免疫缺陷的人群,可能更容易并发白塞氏病。环境因素(如病毒或细菌感染)也可能触发免疫反应,导致疾病发生。
四、其他潜在因素
吸烟、压力过大、生活习惯不规律等可能加剧免疫系统失调,从而增加患病风险。反复的口腔或生殖器感染也可能与白塞氏病的发作有关。
需要注意的是,白塞氏病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专科检查,易感人群应定期体检,及早发现异常。若出现反复口腔溃疡、眼部红肿、皮肤结节等症状,应及时就医。